bet5365亚洲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发展报告 >> 桂林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文字大小:
关于桂林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 2007-06-29   (来源:    

关于桂林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4年2月10日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章熙骏

来源:桂林日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十五”以来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一)总体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97.46亿元,增长9.8%,高于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13.49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128.65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155.32亿元,增长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64亿元,增长13.6%。完成财政收入37.04亿元,增长12.6%。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3.02‰,均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0.9:30.1:39.0调整为28.5:32.4:39.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年内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种植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水稻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比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瘦肉型猪占生猪出栏数的35%以上。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点70个。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二是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工业发展成效显著。2003年全市新建和续建重点工业项目27个,其中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13个。扩建了桂林国家高新区铁山、苏桥、信息产业三个工业园区。引进北京燕京啤酒、北京汇源果汁、安徽海螺水泥、江苏雨润肉类加工、浙江万向集团、广西玉柴集团、广州立白集团、上海复星公司、加拿大加升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6亿元,增长68.5%,其中完成技改投资13.37亿元,增长38.6%。年内16个重点工业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形成了新的工业增长点。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16.05亿元,增长10.6%,工业增加值105.41亿元,增长12.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7.9%提高到34.0%,上升了6.1个百分点。三是积极推进服务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出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海洋水族馆、木龙湖不夜城等旅游新产品。面对“非典”影响,全市上下一心,克服种种困难,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854.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邮电业务量总增长27.8%,商品房销售额增长59.5%。四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县域经济特色明显。全力推进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和“十五”计划确定的3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年内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1.47亿元,增长63.8%。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逐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加大。

(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市政府成立重大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开展“双百工程”大会战,统筹实施了110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有26个新开工项目列入了自治区的重点。年初确定的58个新开工重点项目已经全面启动,52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新增等级公路里程150.25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7公里。新增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7.9万门、城市防洪堤1.3公里,新增国家和自治区粮食储备库仓容0.25亿公斤。2003年实施的11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7%。十二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72亿元,增长46.4%,投资额占全市投资总量的63%。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1.62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3.37亿元,房地产投资26.24亿元,分别增长8.2%、42.5%和51.2%。初步测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2%,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四)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

以解放思想再学习、再讨论为契机,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文件,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中心,完成第三批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削减审批事项106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42项,下放县(区)管理审批事项13项,在高新区建立了投资办证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清理和取缔一批违规收费项目,建立软环境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投诉案件明显减少。在台湾电子同业工会对大陆60个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桂林名列B类城市第5名,投资低风险度排名全国第8位,属于最低风险区,是广西唯一推荐投资城市,排在西部城市第一位,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家预算内资金投入占94.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资金总额增长30.7%,非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已经成为我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政府主导的投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对外开放形势进一步见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62亿美元,增长10.1%,其中:出口总额1.65亿美元,增长16.5%,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7家,实际利用外资总额6354万美元。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全年社会事业完成投资2.6亿元,增长10%。开展“科技金源”、“科技金桥”、“科技金穗”三大科技行动,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78项。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0.98亿元,改造危房46万平方米。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优质高中扩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校基础设施国债项目,改善了办学条件。“非典”期间,我们抓住机遇,组织编制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总体建设方案,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新开工建设市本级及荔浦等九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造一批应急救治设施,其中,桂林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中心血站等国债项目已经竣工。新建体育场馆如期竣工,维修了一批体育设施,成功举办了全区第十届运动会。建设了一批广播影视、文化基础设施、计生和农村基层卫生项目。

(六)“创城”工作取得新成绩,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2003年,我市“创四城”工作顺利推进,已经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已经通过自治区考评验收。通过“创城”工作,改善了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人民生活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246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增长7.0%。城镇职工参加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率分别达到94%、81%和59%,兴建农村五保村130个,入住五保老人973人。全年共安排以工代赈资金3170万元,比上年增加674万元,修筑通村道路56条393公里,解决了26万群众和1万头牲畜饮水难和行路难问题,农民从参加以工代赈建设中直接获得报酬480多万元。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78万公顷,农民直接从国家得到粮食(折款)和现金补助8470万元。新建沼气池5.71万座,沼气入户率达36%,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七)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2003年,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和措施,按照上级的部署,我们着重抓了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国有企业方面,重点对市属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的60户工业企业进行改制,对县属98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采取租赁经营、破产和停产、兼并安置职工等多种方式进行改革。农村税费方面,按照“三个确保”要求,取消了屠宰税、乡统筹款、农村教育附加和集资,调整农业税政策和农村特产税征收办法,逐步取消农村劳动力的积累和义务工,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投融资体制方面,开创了政府与银行合作的新局面。在2002年成功与中国农业银行签订了授信50亿元贷款框架协议基础上,2003年又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授信贷款协议,首期2亿元短期贷款已经到位,并落实到项目建设。价格方面,扩大了一批商业性旅游企业自主定价权,调整了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和城市供水价格,促进环保设施产业化。财税方面,开展了以属地征税为主要内容的城区分税体制改革,推广税控机和有奖发票,进一步加强了税收管理。国有土地方面,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所有经营性项目建设用地一律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市场。

(八)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监测、预警工作,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国际国内经济走势,积极研究和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在抗击非典期间,提出《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主要措施》,对指导全市“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加强重大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编制各类规划45个,这些规划将成为指导我市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此外,我们在全区各市中率先启动了“十五”计划中期评估工作,对“十五”计划前三年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后两年的工作做了部署,并为编制“十一五”规划做准备。

过去的一年,在经受“非典”和自然灾害考验的情况下,我市的经济发展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监督指导、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干部、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工业比重偏低,企业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缓慢。电力、煤炭等能源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完全到位,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按照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这一预期目标,既是全面完成我市“十五”计划的必然要求,也是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反映了全市人民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强烈愿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按更高的目标去努力,力争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此,我们着重在以下方面抓好落实:

(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发展

始终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加大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突出抓好“三农”工作。一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保护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重点支持恭城汇源果汁、娃哈哈果汁、兴安莱茵公司罗汉果功能成分提取、皇冠食品罐头、全州福润肉类加工、三金药业、集琦药业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原料基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二是加强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分中心、饲料、畜禽产品安全检测分中心,逐步在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建立质量安全流动监测站,在市区选择几个农产品市场或农贸市场建立检测点,免费为市民提供检测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防洪排涝、青狮潭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农村“五小”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思想,紧紧抓住自治区“三点一面”工业新布局的发展机遇,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桂林工业基地,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一是加强园区建设,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以高新区为核心,采取“一区多园、滚动发展”模式,加强铁山、苏桥、信息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和桂林医药城建设,拓宽工业集群化发展空间。二是全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围绕汽车、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瞄准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让更多大公司、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桂林,把桂林工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点抓好客车新制造基地、万向集团桂林生产基地、玉柴柴油机桂林生产基地、福达集团苏桥园制造基地、兴安建材制造基地、荔浦民营企业加工业基地、大华药业GMP改造、燕京(漓泉)新增10万吨啤酒扩建、五菱全钢子午胎、机床股份公司和桂林化工厂搬迁、银海高档纱线、斯壮片式晶体管等一批工业项目。

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相思江生态家园、桂林香格里拉大酒店、黑山生态旅游度假园、兴安超然派生态旅游、阳朔月亮山景区、龙胜温泉景区改造、荔浦龙怀景区、资源丹霞地质公园、银子岩旅游休闲度假区等开发项目。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的有利时机,加紧对全市物流业统筹规划,推进桂林物流中心、城北综合市场、城北建材综合市场、国际旅游商品城、农机汽车配件大市场、南溪山花卉精品市场等一批项目。三是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服务业,在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息服务、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狠抓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

实施城市扩张战略。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新区建设,拉开城市框架,完善交通网络,缓解能源短缺矛盾,把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落到实处,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城市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抓好东二环路、南洲大桥、新桥重建、西环路三期、上海路二期、站前路、叠彩路、芦笛路、建干路、六合路西段改造、水塔路扩建、万福路二期、机场路景观工程、琴潭新区基础设施、雁山新区基础设施、城市管道燃气、城区百条小街小港整治、县城基础设施等。

交通方面:重点加快出省、出境干线公路建设和县乡村公路建设,切实提高全市路网整体水平。重点抓好桂梧高速公路桂林至阳朔段和平乐至钟山段、国道过境高速公路灵川至三塘段、桂黄高速公路、县际公路临桂至融安、永福至阳朔,以及一批通乡油路和通村道路等。

能源方面:重点抓好永福电厂扩建、小溶江水利枢纽、南山水电站、银河水电站、市区及县城电网改造等。

同时,还要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今年我们将围绕国家支持的领域、资金渠道可靠、年内可以开工的项目,以及“十一五”重大问题、重大项目进行研究,着重抓好川江水库、斧子口水利枢纽、琴潭、雁山和苏桥新区、工业园区、大学园区、西外环路、八中立交、交通智能指挥系统、物流中心、城镇公共基础设施、訾洲下关旅游综合开发、喀斯特生态博览世界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

为确保上述项目顺利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融资力度,积极引进市外资金,激活民间投资、争取国家和金融机构的支持,科学调度资金,充分发挥市本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需要。

(三)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影视、卫生、计划生育和体育设施建设。一是加大科研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支持各类实验室、科研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广西师大王城校址搬迁、工学院、电子工业学院和桂林旅专新校区建设,以及外国语学校、职教中心、十四中、桂中高中校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三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桂林图书少儿馆、城北书城、桂海碑林扩建、靖江王陵和甑皮岩遗址保护等,新开工和改造一批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改善高山艰苦台站,加快广播电视宽带网数据平台建设。四是提高疾病防控能力。重点抓好市传染病医院改造、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紧急救援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开工一批贫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改造项目。五是继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把体育训练馆改建为全民健身中心。六是建设一批公检法司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支持检察院、法院技术综合楼以及看守所、戒毒所建设。

(四)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为目标,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是加强农业生态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珠防林、漓江流域绿化、石漠化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计划植树造林1.3万公顷,封山育林2.7万公顷。构筑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新建沼气池4万座,使沼气池入户率达到4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继续支持恭城、龙胜等县发展以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示范项目。二是加强城市污染治理。重点抓好小东江改造、施家园小区综合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东区污水处理厂扩建、上窑污水处理厂改造、西城区污水处理系统、旧城区给水管网改造、县城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等。加快施家园小区、甲山路、芦笛路等内涝整治工程,新开工燕京(漓泉)啤酒厂片区、二轻干校、矿产地质研究院片区等内涝整治工程,解决市区内涝问题。进一步完善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基础配套,确保各种化学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之内,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6.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

(五)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来投资

我们将重点抓好三方面:一是加强诚信建设,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在继续贯彻落实好自治区桂发[2003]17、18号文件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效能建设,改善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还债机制,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二是拓宽利用外资新领域。以扩大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为突破口,加快项目建设资金市场化运作步伐。鼓励以跨国并购、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上市融资、转让经营权、特许经营和收费权抵押等方式吸引外来资金。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规模。认真研究我市出口战略,落实有关政策,营造有利于出口的体制环境,培育外贸主体。重点支持桂林康密劳、漓佳、国际电线电缆等77家出口企业挖掘出口潜力,扩大出口规模。

(六)切实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激活消费需求

把就业和再就业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努力创造就业机会。重点在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城市管理、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就业领域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在投资和项目安排上给予支持。切实抓好以工代赈工作,尽可能吸收农民工参与项目建设,扩大劳务输出,着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二是改善就业环境。鼓励农村居民进城务工经商。进一步深化劳动管理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强就业培训,维护民工合法权益。三是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强社会保障网络建设,认真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强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巩固“两个确保”。

切实改善消费环境,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一是倡导新的消费观念。鼓励各商业银行推出更多信贷消费等金融产品,简化有关手续,激活消费需求。二是加强价格执法,规范收费行为。健全价格和收费监督网络,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活动,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进城务工收费,以及水、电、建房等涉农价格收费、房地产、物业管理和汽车等收费的监控,取缔违规收费项目,改善消费环境。鼓励居民扩大旅游、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推进电信普及业务,促进农村和边远地区电信消费。三是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商品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普遍推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渠道,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条件。

 三、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将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完善国民经济监测、预警机制,搞好经济形势分析。广泛收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信息和数据,运用国民经济管理原理加以整合和分析,定期对我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分析,适时提供分析资料,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对供求关系、投资与消费、劳动与就业、市场与价格等重大问题进行监控和预测,及时提出判断和对策措施,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在“十五”中期评估基础上,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计委的部署,启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针对综合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战略、工业发展、公共服务要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县域经济布局、重大项目布局、农民增收、疾病防控等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十一五”发展提出思路。对电力、煤炭等紧缺资源,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切实保证群众生活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需要。把关系“十一五”及更长时期发展的重要课题和重大项目咨询研究推向社会,提高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度,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大力推进各项改革。

一是继续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激活资本市场为目标,按照“立足发展、简化程序”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区分项目的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等不同情况,项目审批该取消的取消,该转为备案的转为备案制。对保留审批的项目,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立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专门机构,统筹制定国企改革实施方案,切实解决改制工作所必需的人、财、物等保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力争市属60个和县属98个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制工作有新的进展。

三是进一步深化价格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物价局《关于改变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管理方式的通知》(桂价综字[2003]236号)精神,确保已宣布放开的价格和收费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对下放给市和县价格主管部门管理的价格和收费,我们将加强调研,制定好管理办法,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充分利用价格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医药、食品、水电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四是继续完善城区分税体制改革和统计制度改革。激活城区发展潜力,加强税收管理。完善统计网络,加强统计执法,确保统计数字真实有效。

五是加强农村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允许农户在土地承包期内,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度发展农村规模经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改变粮食补贴方式,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各位代表,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帮助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为实现我市经济腾飞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sff

 

 
bet5365亚洲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bet5365亚洲版·管理 地址:桂林市临桂区青莲路投资发展商务大厦北楼24-26层 邮编:541100
本站中文域名:bet5365亚洲版.政务
制作维护:桂林市信息中心 (桂ICP备09010099号  桂公网安备 45030302000164号